
旅居上海工作時,是2005年的事情。當時的夏姿已經進駐上海幾家非常高級的百貨公司或廣場,我記得那年深秋常常經過夏姿外灘九號的旗艦店,它就在ARMANI外灘三號附近。唉~~那真是一段非常美麗的時光,站在比人還高的雪花膏石柱前,看著來自台灣的夏姿中國服,居然能有此雄心壯志與來自歐美的經典品牌比鄰而居,而且還是在旗袍的發源地賣改良式旗袍給剛剛崛起的中國新貴們穿,這,大概也是另類的反攻大陸吧?
從天下找到一篇關於夏姿的報導,很有點程度,摘錄上來,以激勵企圖自創品牌的同學們。加油囉~~
第二次並沒有比第一次容易
三月十日,離夏姿第二次在巴黎時裝週走秀,還有兩天。夏姿設計總監王陳彩霞穿著牛仔褲、紮起小馬尾,坐在夏姿巴黎專賣店地下室的小地窖裡。她的心情可不像她的裝扮一樣輕鬆,剛剛法國造型師理查.賀內(Richard Rene)才對她說了一句:「No. Big no.」
「No」,是最常出現在這個小地窖裡的字眼,王陳彩霞不會講法文,理查不會講中文,兩個人溝通的方式,就是簡單的英文。
王陳彩霞看著理查把他找來的圓框黑色墨鏡放上模特兒的臉,又在模特兒的脖子圍上一條暗紅色貂毛圍巾。她皺了皺眉,忍不住說,「Richard, too much!」但理查不為所動,「No. Good.」
理查是巴黎頗有名氣的造型師,按照慣例,造型師是每一季時裝作品呈現的關鍵角色。因為造型師會以更專業的眼光,將設計師設計出來的衣服、配件、鞋子重新搭配,像是另一階段的再設計。
但對王陳彩霞而言,跟造型師搭配是個新經驗。過去三十年來,夏姿每一場秀的主導者,都是她自己:她設計服裝、搭配造型。但到了巴黎,她得按捺住做決定的衝動,「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經驗,我有自己的主觀,但看他搭配,我知道他能搭配出更適合巴黎時裝秀口味的型。年輕、不那麼中式,讓我們跳脫出自己過去的框框。」
據說,去年十月,夏姿第一次參加巴黎時裝週,王陳彩霞和理查的首次合作,意見相左之處更多。連對整個系列的出場結構,都想法不同。夏姿主設計師尹培袞忍不住開玩笑,「架都已經打過啦,現在頂多爭爭什麼顏色的服裝做開頭。」
尹培袞是王陳彩霞的得力助手,實踐服裝設計系畢業後就進入夏姿,十七年來就是和王陳彩霞一樣,「夢想來巴黎做時裝秀。」
你去,不能只去一次
夏姿前進巴黎已不是新鮮事了。早在一九九○年,夏姿就在巴黎成立工作室。二○○一年,位於時尚名店街Saint Honore的這棟十八世紀的六層樓、帶有地窖的小公寓,掛上了夏姿的英文招牌「Shiatzy Chen」,成為夏姿在巴黎的第一家專門店。但是,直到去年十月,夏姿才正式進軍巴黎時裝週,開始在巴黎辦秀。
慢嗎?「我自己覺得有點慢,但又覺得它的確也該這麼慢,因為之前我還沒準備好,」王陳彩霞說。如果只是辦一場秀,簡單。但是設計能否得到國際媒體的好評?拿到國際買家的訂單?接了單是不是能量產得出來?才是一連串考驗,「沒有準備好,去了又怎麼樣?」
夏姿不是第一個參加巴黎時裝週的華人品牌。之前中國大陸的品牌吉芬(Jefen by Frankie),曾經連續參加五次,但這一季還是選擇退出。因為,資金、設計、輿論、訂單,都是設計師們巨大的挑戰。
王陳彩霞說,「你去,不能只去一次,要一年兩季的不斷地去,不能斷。斷了,品牌生命就沒了。」
所以,營業額約十億的夏姿,年年送設計師到巴黎長住兩、三個月,接受法國打版師立體剪裁的教學訓練,沈浸在美的環境中開拓視野品味。並且,與義大利面料廠、蘇州刺繡工廠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。另外,上海總部的工廠於○六年八月完工投產,產能拉大到台灣的五倍。如果產能全開,一年能夠生產近十五萬件手工精品服裝。
前年,夏姿主動找上法國時裝公會在中國的代表,邀訪、證明自己的品質、資金、設計、銷售能力。 去年十月,終於第一次站上巴黎時裝週。
求好心切的王陳彩霞,找來同時幫LV、Chanel等國際一線品牌舉辦秀展的La Mode en Images公司設計安排。從選模特兒開始,一手包辦整套走秀活動。
「辦一場秀,大概要花兩千多萬台幣。去年第一次辦完後,拿到瑞士和義大利的買家訂單,大概十萬歐元(約四百四十萬台幣),」夏姿執行董事、負責國際市場的開拓、也是王陳彩霞的小兒子王子瑋形容,「在巴黎,花錢如流水。」
事實上,夏姿在中國發展六年,也是直到今年才可望損益兩平。
王子瑋坦言,從二○○三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後,中國的七個據點裡,只有北京新光天地的營收較好。今年上半年即將開店的杭州分店,地點也是從○二年談到現在,才有了令夏姿滿意的結果。
「大陸人把我們歸類為亞洲品牌、台商,所以一開始不願意給我們和歐洲一線品牌同樣的櫃位,」王子瑋指出。夏姿的策略是堅持要開在百貨公司的一樓,與國外大牌同樣等級的地方,「雖然時間上慢,但一定要站到最好的位子、建立形象,否則以後再改會很辛苦。」
王陳彩霞和兒子王子瑋,一個負責設計、一個主導海外營運,兩人都同時選擇寧可慢、但要好的策略。
可以想見,夏姿在台灣的成功模式,未必能在中國複製。
一九八○年就認識王陳彩霞的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指出,從打版起家的王陳彩霞,重視手工藝的扎實與精美。「但這個設計師品牌真正能成功,是因為選對了策略,」徐莉玲分析。夏姿的策略,是切入上流社會晚宴生活中的東方風華,以手工技藝和品質的落實滿足了策略。夏姿董事長王元宏與王陳彩霞有一張綿密的政商名流網。連方瑀、陳萬水、蕭萬長夫婦、江丙坤夫婦等,都是夏姿產品的愛用者。演藝圈裡的林志玲、侯佩岑等,也都愛穿夏姿。王力宏在去年北京奧運閉幕典禮上,更穿著夏姿登場演唱。
「但若是去巴黎紐約倫敦,要如何打入他們的社交圈、得到當地上流社會的人脈,得要找到對的代理商,才可能找得到目標消費群,」徐莉玲分析,「彩霞挑的是一條難走的路。」
從天下找到一篇關於夏姿的報導,很有點程度,摘錄上來,以激勵企圖自創品牌的同學們。加油囉~~
第二次並沒有比第一次容易
三月十日,離夏姿第二次在巴黎時裝週走秀,還有兩天。夏姿設計總監王陳彩霞穿著牛仔褲、紮起小馬尾,坐在夏姿巴黎專賣店地下室的小地窖裡。她的心情可不像她的裝扮一樣輕鬆,剛剛法國造型師理查.賀內(Richard Rene)才對她說了一句:「No. Big no.」
「No」,是最常出現在這個小地窖裡的字眼,王陳彩霞不會講法文,理查不會講中文,兩個人溝通的方式,就是簡單的英文。
王陳彩霞看著理查把他找來的圓框黑色墨鏡放上模特兒的臉,又在模特兒的脖子圍上一條暗紅色貂毛圍巾。她皺了皺眉,忍不住說,「Richard, too much!」但理查不為所動,「No. Good.」
理查是巴黎頗有名氣的造型師,按照慣例,造型師是每一季時裝作品呈現的關鍵角色。因為造型師會以更專業的眼光,將設計師設計出來的衣服、配件、鞋子重新搭配,像是另一階段的再設計。
但對王陳彩霞而言,跟造型師搭配是個新經驗。過去三十年來,夏姿每一場秀的主導者,都是她自己:她設計服裝、搭配造型。但到了巴黎,她得按捺住做決定的衝動,「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經驗,我有自己的主觀,但看他搭配,我知道他能搭配出更適合巴黎時裝秀口味的型。年輕、不那麼中式,讓我們跳脫出自己過去的框框。」
據說,去年十月,夏姿第一次參加巴黎時裝週,王陳彩霞和理查的首次合作,意見相左之處更多。連對整個系列的出場結構,都想法不同。夏姿主設計師尹培袞忍不住開玩笑,「架都已經打過啦,現在頂多爭爭什麼顏色的服裝做開頭。」
尹培袞是王陳彩霞的得力助手,實踐服裝設計系畢業後就進入夏姿,十七年來就是和王陳彩霞一樣,「夢想來巴黎做時裝秀。」
你去,不能只去一次
夏姿前進巴黎已不是新鮮事了。早在一九九○年,夏姿就在巴黎成立工作室。二○○一年,位於時尚名店街Saint Honore的這棟十八世紀的六層樓、帶有地窖的小公寓,掛上了夏姿的英文招牌「Shiatzy Chen」,成為夏姿在巴黎的第一家專門店。但是,直到去年十月,夏姿才正式進軍巴黎時裝週,開始在巴黎辦秀。
慢嗎?「我自己覺得有點慢,但又覺得它的確也該這麼慢,因為之前我還沒準備好,」王陳彩霞說。如果只是辦一場秀,簡單。但是設計能否得到國際媒體的好評?拿到國際買家的訂單?接了單是不是能量產得出來?才是一連串考驗,「沒有準備好,去了又怎麼樣?」
夏姿不是第一個參加巴黎時裝週的華人品牌。之前中國大陸的品牌吉芬(Jefen by Frankie),曾經連續參加五次,但這一季還是選擇退出。因為,資金、設計、輿論、訂單,都是設計師們巨大的挑戰。
王陳彩霞說,「你去,不能只去一次,要一年兩季的不斷地去,不能斷。斷了,品牌生命就沒了。」
所以,營業額約十億的夏姿,年年送設計師到巴黎長住兩、三個月,接受法國打版師立體剪裁的教學訓練,沈浸在美的環境中開拓視野品味。並且,與義大利面料廠、蘇州刺繡工廠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。另外,上海總部的工廠於○六年八月完工投產,產能拉大到台灣的五倍。如果產能全開,一年能夠生產近十五萬件手工精品服裝。
前年,夏姿主動找上法國時裝公會在中國的代表,邀訪、證明自己的品質、資金、設計、銷售能力。 去年十月,終於第一次站上巴黎時裝週。
求好心切的王陳彩霞,找來同時幫LV、Chanel等國際一線品牌舉辦秀展的La Mode en Images公司設計安排。從選模特兒開始,一手包辦整套走秀活動。
「辦一場秀,大概要花兩千多萬台幣。去年第一次辦完後,拿到瑞士和義大利的買家訂單,大概十萬歐元(約四百四十萬台幣),」夏姿執行董事、負責國際市場的開拓、也是王陳彩霞的小兒子王子瑋形容,「在巴黎,花錢如流水。」
事實上,夏姿在中國發展六年,也是直到今年才可望損益兩平。
王子瑋坦言,從二○○三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後,中國的七個據點裡,只有北京新光天地的營收較好。今年上半年即將開店的杭州分店,地點也是從○二年談到現在,才有了令夏姿滿意的結果。
「大陸人把我們歸類為亞洲品牌、台商,所以一開始不願意給我們和歐洲一線品牌同樣的櫃位,」王子瑋指出。夏姿的策略是堅持要開在百貨公司的一樓,與國外大牌同樣等級的地方,「雖然時間上慢,但一定要站到最好的位子、建立形象,否則以後再改會很辛苦。」
王陳彩霞和兒子王子瑋,一個負責設計、一個主導海外營運,兩人都同時選擇寧可慢、但要好的策略。
可以想見,夏姿在台灣的成功模式,未必能在中國複製。
一九八○年就認識王陳彩霞的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指出,從打版起家的王陳彩霞,重視手工藝的扎實與精美。「但這個設計師品牌真正能成功,是因為選對了策略,」徐莉玲分析。夏姿的策略,是切入上流社會晚宴生活中的東方風華,以手工技藝和品質的落實滿足了策略。夏姿董事長王元宏與王陳彩霞有一張綿密的政商名流網。連方瑀、陳萬水、蕭萬長夫婦、江丙坤夫婦等,都是夏姿產品的愛用者。演藝圈裡的林志玲、侯佩岑等,也都愛穿夏姿。王力宏在去年北京奧運閉幕典禮上,更穿著夏姿登場演唱。
「但若是去巴黎紐約倫敦,要如何打入他們的社交圈、得到當地上流社會的人脈,得要找到對的代理商,才可能找得到目標消費群,」徐莉玲分析,「彩霞挑的是一條難走的路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